近日,一則關于某外賣平臺試點“騎手幫扔垃圾”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據多份網傳截圖,在該平臺某群中,有人發布信息稱:6月19日在北京、江蘇宿遷兩地啟動該服務試點,隨后擴展至深圳、廣州、成都等10個城市,并要求每個試點城市至少55名騎手參與。
對此,該外賣平臺官方回應稱,該服務目前處于小范圍測試階段,尚未正式上線。此外,該服務僅針對全職騎手開放,騎手完全自愿參與,每單補貼0.5元,用戶可額外打賞。平臺同時為騎手配備了一次性手套和消毒液,后續將根據反饋對該服務進行評估和優化。
打蟑螂、扔垃圾、代取快遞、幫買飲料……據記者采訪,在送餐過程中,不少騎手都曾被詢問“能否幫個小忙”,如果幫了,可能還會收到一定金額的打賞。對于這些增值服務,外賣騎手持什么態度?當平臺開始介入,他們又有哪些顧慮?記者由此展開了采訪。
(資料圖)
以多元服務填補市場“縫隙”
“騎手主動提出捎垃圾下樓,以前從來沒有過”“勾選了‘代扔垃圾’選項,沒想到外賣員真的幫忙帶走了垃圾”“小哥很周到,戴上手套才碰垃圾袋,還檢查是否系緊”……記者近日發現,在社交平臺上,多位網友留言稱,“騎手幫扔垃圾”的服務很貼心。
其實,這已不是外賣平臺第一次嘗試“跨界服務”。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有平臺曾上線“幫取快遞”服務,還有幾家外賣、買菜平臺更早就試點過“免費倒垃圾”服務。
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觀察,這些生活服務領域的需求一直存在,消費者一般是以打賞的方式向騎手支付報酬,也有個別消費者因不愿打賞而與騎手發生不愉快。“外賣平臺及時捕捉到市場需求,將相關服務產品化、規范化,是更進一步的嘗試。”張成剛說。
“外賣平臺送餐的同時送服務,是出于差異化競爭的考量。”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稱,平臺從便民服務入手,更好地與顧客建立聯系、培養使用習慣,也不失為一種破局的策略。另外,此舉有利于增強平臺的社會影響力,塑造人性化、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互聯網經濟興起后,各類平臺不斷針對用戶需求開發新服務,填補市場‘縫隙’,并利用自身優勢在各項服務間交叉補貼,持續尋求降低成本之道,推出‘幫扔垃圾’‘代取快遞’亦是如此。”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王天宇看來,外賣平臺的初衷值得肯定。一方面,此類服務抓住了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人群的生活痛點,具有一定公益性質和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平臺給予補貼并引導用戶打賞,也為騎手創造了增收機會。
外賣騎手“有人歡喜有人愁”
記者采訪發現,當“偶爾幫忙”上升為“常規服務”,由于個人體驗、配送速度不同,騎手們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幫個小忙就能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外賣員琪琪向記者表示,自己曾幫顧客買過煙和飲料,也幫住高層的老人扔過垃圾。有一次,顧客在外賣平臺下單了奶茶,琪琪接單后,對方打來電話,希望她能幫忙取一下奶茶店對面快餐店的自提訂單,琪琪痛快地答應了。“顧客給我打賞了3元,他點外賣的話,快餐店的配送費是6元,我們這是互惠互利。”
讓琪琪不確定的是,以前幫忙跑腿,顧客一般會打賞2~10元,若是平臺正式推出這類服務,顧客以后還會打賞嗎?會不會覺得騎手幫忙是理所應當的?
來自濟南的小陳是某平臺的眾包騎手,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送餐時間很緊張,要是疊加別的服務,會有超時的風險。如果平臺給的補貼只有幾角錢,可能還抵不上超時罰款。
據小陳介紹,超時一單會損失5~10分服務分,而服務分直接影響一次性的接單數量以及單子質量。“每完成一單才加0.2分,也就是說,至少要跑25單才能追回一次超時的分數。”“如果補貼能提高到3元左右,很多騎手或許會愿意提供額外服務。”小陳說。
北京外賣騎手小何最擔心的也是時間問題。以幫扔垃圾為例,他告訴記者,北京有很多小區不允許外賣員騎車進入。在只能步行的情況下,假設垃圾桶就在單元樓下,自己愿意幫這個忙;要是垃圾桶比較難找,或者距離停車的大門較遠,超時的風險就大大增加。
小何覺得,衛生隱患也不容忽視:“我們會把同一個小區的外賣一起拿進去,如果從第一個顧客那里拎了垃圾出來,提在手上就去敲第二家的門,顧客會不會投訴我?”小何同時表示,對于戴手套、消毒、拍照存檔等諸多要求,一旦忙起來未必顧得上。
更大范圍內落地還需打磨細節
受訪專家表示,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然會伴隨爭議。“送餐+送服務”的新模式若想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還需要不斷打磨細節,考慮得更加全面,更好平衡各方利益。
“提供增值服務的前提是保障核心服務的質量。”王霆分析稱,當前各平臺的規定較為籠統,未來需進一步明確“送服務”的邊界,將之限定在“順手幫忙”的界限內。例如,“代取快遞”但不能取重物,“幫扔垃圾”但不能扔大型垃圾、存在風險的垃圾,這在減輕騎手負擔的同時,也能避免因邊界不清引發顧客投訴。
“若想讓騎手在不耽誤送餐的前提下‘送服務’,外賣平臺還要改善算法設計,將更多因素納入考慮。以扔垃圾為例,補貼金額、配送時限應當隨著垃圾站的遠近、單子的數量等因素進行調整,使得騎手能夠兼顧效率和安全。”王霆說。
從食品衛生的角度,王霆提示外賣平臺,不僅要提出消毒要求,還要細化垃圾處理的操作流程,例如,明確垃圾袋不得進入外賣箱、餐品外包裝不得接觸垃圾袋等,并發動社會監督力量,構建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相關舉措在執行過程中不走樣。
記者注意到,在相關服務中,外賣平臺強調“騎手自愿參與”。王霆對此表示,隨著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自愿”原則能否一以貫之,未參與的騎手在訂單獲取上是否會處于劣勢,平臺是否會差異化對待,也有待繼續觀察。
“我們樂見互聯網平臺探索新的服務模式,相信隨著實踐的開展和市場自身的調節,相關問題自會有答案。對于此類服務,政府部門可保持關注,但不必過度干預或是‘一刀切’。”王天宇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