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冠軍德國隊(中)、亞軍中國隊(左)和季軍美國隊在頒獎儀式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在當天下午的半決賽中,中國隊21:16淘汰美國隊。晚間開打的決賽,中國隊開場一度領先,但比賽中盤階段球隊連續送給對手罰球機會,目送德國隊在家門口實現逆轉奪冠。
“我們之前看了德國隊很多場比賽,對她們也比較了解,有國家隊球員在這支隊伍當中,實力很強,再加上我們是客場作戰,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鍛煉。”楊半伴說。
“非常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能夠組隊前來參賽。球隊在前期的集訓中克服了種種困難。比如缺少熱身賽,我們就找了幾支球隊在秦皇島進行小型的邀請賽,幾乎利用了所有可用的資源。雖然我們最后輸了,但開心還是大于難過,這是一枚寶貴的銀牌。”
這是三人籃球第一次進入大運會賽場,對于楊半伴來說,也是一次新鮮的執教體驗,習慣在五人籃球中帶隊的她,首次在三人籃球正式比賽中掛帥。
7月20日,中國隊球員劉貝(左)在比賽中上籃。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還是挺不一樣的,與五人籃球相比,三人籃球在很多細節,比如打法、規則、節奏上都不大一樣,當然他們也有相通的地方,我需要慢慢學習。”
楊半伴需要適應的變化并不僅僅在籃球場上。從一名數次贏得中國女子籃球聯賽(WCBA)總冠軍的明星球員,到如今在清華大學任職,除了身份的轉變,她還需要在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時,切換教學方法。
“職業隊和學校的環境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在職業隊只要把訓練做好,把比賽打好。但是在校園里,我不僅僅教學生打球,還要考慮他們的學業等各個方面,非常多元。”
2010年3月11日,楊半伴(右)在比賽中進攻。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職業球員和學生球員也是不一樣的。我現在既要帶學校高水平運動隊,也要帶普通學生的籃球課,相當于做兩份工作。對于普通學生而言,我們體育老師的教學目標,首先是要教會他們籃球技能,然后按照‘無體育、不清華’的理念培養他們的運動習慣,最后也要通過體育課來鍛煉意志品質。”她說。
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一名優秀教練的價值不言而喻。如今,越來越多像楊半伴這樣的冠軍球員,走進校園、投身基層育人一線。來到清華大學四年,楊半伴坦言除了教書育人,沉浸在校園氛圍中,自己也收獲了成長。
“我非常感激能有這樣的機遇來到清華大學,這四年我從起步到后來拿冠軍,中間經歷了不少挑戰,也豐富了人生閱歷。”楊半伴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