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表示,面向“十五五”,輕工業的發展目標是新質發展特征明顯,綜合實力顯著躍升,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作用增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顯著提高,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輕工強國。
龍頭企業引領創新
日前舉辦的輕工業百強企業新質發展產業大會,發布了2024年度中國輕工業二百強企業、中國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食品五十強企業以及輕工裝備五十強企業名單。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度,輕工業前200強企業,營業收入3.95萬億元,利潤3448億元,分別占全行業的17.2%和23%。五糧液、天能、超威、伊利、海信、蒙牛、華泰、太陽、玖龍、安踏等企業,憑借卓越業績躋身前列。
輕工科技百強企業堅持創新驅動,實現新質發展。科技百強平均研發強度2.9%;其中,8家輕工機械企業平均6.5%,5家化妝品企業平均6.0%,12家塑料企業平均4.6%,9家照明企業平均4.5%,13家家電企業平均3.8%,4家五金企業平均3.6%,11家生物發酵企業平均3.6%。
2025年7月,蒙牛集團旗下高端冰品品牌蒂蘭圣雪系列產品登陸港澳市場,成為中國內地首個獲批香港食環署牌照的高端冰品品牌。在港澳冰品市場,高端品類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競爭格局主要由國際巨頭及本土品牌共同組成。面對這一蘊含巨大機遇且對品質要求嚴苛的市場,蒙牛將蒂蘭圣雪系列視為打開香港高端冰品市場的理想“鑰匙”。目前,蒂蘭圣雪系列產品已進駐港澳主流大型超市系統,覆蓋超過200家核心零售終端。
輕工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向高端邁進。海爾、美的等企業,榮獲國家科技獎勵;家電骨干企業,匯聚產學研用力量,組建“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在全球設立研發中心200余個;中國輕工聯累計評選的11批914個升級與創新消費品,集中展現了行業創新升級成果。智慧家居、新能源電池、縫制機械等行業,科技創新帶來的制造優勢領先全球。
“輕工業要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繼續鞏固拓展輕工業的優勢力量。增強供需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帶動消費市場。”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說。
據了解,面向“十五五”,中國輕工聯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未來5年評選輕工行業科技獎1000項,精心選送國家獎80項,評薦“升級與創新消費品”500個,發揮138家輕工業重點實驗室、127家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技術創新先鋒作用,引領輕工業創新發展。
張崇和表示,輕工百強企業要勇攀科技高峰,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強度力爭達到4%;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建設和標準研制,強化國際話語權;加強工業設計與品牌建設,引領消費風尚;通過科技賦能、標準引領、先進制造和模式創新,引領輕工業高端化創新發展,領航輕工強國建設。
國際競爭優勢顯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加速調整,呈現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趨勢。這為我國輕工企業優化全球布局、貼近目標市場、分散風險提供了新的契機。例如,東南亞、非洲、中東歐等地區對物美價廉、符合當地需求的輕工消費品需求旺盛,為我國優勢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了廣闊市場。
付保宗分析,我國輕工業已形成規模龐大、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是全球最大的輕工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在紡織服裝、家電、食品飲料等領域具備強大制造能力和完整產業鏈。勞動力素質高、基礎設施完善、供應鏈韌性強,為輕工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堅實支撐。隨著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對輕工產品的需求日益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更加注重品質、品牌、設計、健康、智能與個性化。這倒逼輕工企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國際合作則成為獲取先進技術與品牌資源、拓展市場空間、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關鍵途徑。
輕工企業國際競爭優勢顯著。家電、家具、皮革等行業,產品出口額占全球40%以上;家電、電池、縫制機械等行業,進入世界強國行列,正向引領國進軍。海爾并購美國GE公司家電業務,美的并購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伊利并購新西蘭威士蘭乳業,安踏并購加拿大始祖鳥品牌,上工申貝并購德國百年工業縫紉機“百福”。這些成功案例正在推動輕工業產品“出海”,走向生產、技術、標準和管理全面“出海”。
“建設世界輕工強國,必須立足全球坐標定位,面向國內國際,開辟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優化全球布局。”張崇和表示,輕工企業尤其是百強企業,要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升規則、標準、管理水平;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強國際市場開拓,推進國際技術、文化和生態共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引領輕工業國際化新質發展,領航輕工強國建設。
數字化深入推進
輕工企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化水平走在工業領域前列。全國輕工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8.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2.4%,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率45.6%,分別高于全國工業12.7個、10.3個和7.8個百分點。
目前,全世界189個燈塔工廠中,中國有79家,其中輕工企業占25家。海爾、寧德時代、青島啤酒等公司,率先建成燈塔工廠;青島啤酒成為全球食品飲料行業首家可持續燈塔工廠。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28年,生活服務類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400億元。
浪潮數字企業總經理魏代森說,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需要充分發揮數據驅動、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的價值。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和基礎性技術,帶動了企業智能應用場景創新,帶來了新的交互模式、更強的自動化水平、更強大的智能決策能力,也為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浪潮海岳大模型深度融合行業知識,賦能生產優化、供應鏈協同等核心場景,助力中國輕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到2030年,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張崇和表示,面向“十五五”,輕工業要進一步落實《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能工廠,發展智能消費品,發展生活類機器人。輕工百強企業,要追蹤先進智能技術,打造示范性數字化工廠,生產標桿性智能產品,引領輕工業新質發展,領航輕工強國建設。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