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向前,感覺你的腿像兩個螺旋的東西一樣轉開;腳去對抗地板,使勁往下踩,踩到地下一層。”下午1點,上海西岸大劇院3樓的“望潮”排練廳迎來上海市民日校《成人芭蕾形體(零基礎入門)》的20位學員,原廣州芭蕾舞團演員、課程教師陳莉穎細致地講授芭蕾舞的知識與體態要點,“大家都說自己零基礎,我覺得太謙虛了,上海的都市麗人本身水平就很不錯,非常有學習熱情”。
9月1日,與各大中小學同步,首次開設的上海市民日校與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正式開課。從早到晚,從白天到黑夜,從文化館到商圈、園區,從市中心到遠郊,遍布16個區的611個教學點,共開設1967門課程,40501名學員迎來“開學第一課”,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我們在夜校人群基礎上做了大量調研,發現很多市民希望白天開課,根據這個需求我們精選了部分課程,開辟了日校項目。”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徐皓說,原本日校計劃開設100門課程,現在雙倍完成任務,“日校課程分為藝術早課、午間一小時、都市(下)午茶多個時段,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日校:芭蕾課6秒鐘“秒空”
《成人芭蕾形體(零基礎入門)》是日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8月4日開啟報名后,耗時6秒便被一搶而空,速度僅次于運動類的《壁球》課。記者在現場看到,學員們年齡不一,有“90后”,也不乏“70后”,跟著老師陳莉穎的指點,握住墻邊的把桿,認真練習芭蕾的站姿。課程所在的“望潮”排練廳是西岸大劇院風景最美的排練廳之一,透過一整面墻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開闊的黃浦江江景與來來往往的躉船。
“我小時候就有一個學芭蕾的夢想,今天圓夢了。”家住附近的方女士說,自己曾經上過一次夜校的印染課,今年推出日校后,覺得日校的時間更合適,“芭蕾課體驗下來覺得內容非常豐富,這門課很難搶,所以覺得很新奇,也很榮幸。”
“第一堂課主要教體態基礎和芭蕾的基礎知識,比如坐姿、站姿等。等學完一學期的課程,希望學員能夠在教室里呈現一支1分鐘左右的小舞蹈。”陳莉穎從10歲開始學芭蕾,至今已15年,第一次教授日校課程,她對學員們的表現感到驚喜。“她們真的是零基礎嗎?”半節課后的休息時間,她忍不住跟記者說,“下半節課打算調高難度”。
在距離西岸大劇院五六公里外的市群藝館,《戲劇表演》課下午3點在主樓301教室準時開課。“我是劉晶晶,自由職業,這是最有挑戰性的課程,因為我是i人。”“我叫沈明月,這樣介紹大家記不住,我賦詩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希望通過戲劇體驗不同人的心態、不同人的心境。”在排練室的木地板上席地而坐,學員們的“第一課”是自我介紹。
仔細聽下來,學員年齡跨度頗大,職業、身份五花八門,想學戲劇表演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學員金友蘭是上海市精衛中心的心理治療師,想通過體驗戲劇表演,探究戲劇在心理治療方面的作用。“90后”李勇兵剛剛裸辭了兩個月,她喜歡話劇、舞臺劇,mbti是infp,“希望有這樣一個平臺,釋放自己的天性,讓自己更加放得開一些”。龔女士則專門帶了一個“痛包”來上課,她是演員朱一龍的粉絲,“想學習戲劇表演,跟喜歡的演員有更多共同話題”。“85后”李穎是一位全職媽媽,也是兼職美術老師,在報名日校課程前,她已經上了近10次夜校課,包括鉤針課、顧繡、水墨畫等課程。“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孩子去上幼兒園,時間就空下來了。”她這次報了《IPAD插畫》《戲劇表演》兩門課程,都在周一下午,“因為跟孩子接觸比較多,平時也會演一些好玩的東西,來學一下,會讓我的上課更加生動、有趣”。在現場的20多名學員中,市民林先生是唯二的男性之一,“我做了8年獄警,6年律師,平常喜歡看電影、舞臺劇,之前一直路過市群藝館,這次是第一次進來”。
“這堂課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解放天性,敢于在公共場合去表達自己,12節課下來,他們可以完成一個簡單的小品。”課程老師王妍說,這是她第三年參與夜校、日校,“這學期有4門課程,教戲劇,也教播音”。
夜校:不學習,時間就浪費了
晚上6點半,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日校的學生已經離開市群藝館,工作人員隨即將白天日校課程教室的指示牌替換成夜校的指示牌,等待下班后趕過來學習的夜校學員。晚上7點,循著指示牌來到市群藝館3樓,已然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報告廳里,學員們舉起雙臂,加入《肩頸康養》課程;301教室繼白天熱愛戲劇的學員后,迎來熱愛爵士舞的夜校學員;306教室開啟為期三個月的“老年人居家中醫護理”之旅;308教室里,每張桌子上都擺放著一把古琴,時不時傳出陣陣琴聲。
從具體數據來看,今年秋季班,夜校繼續發揮主力軍作用,共開設542個教學點,1766門課程,招收學員36347人,占總量的88.7%;日校開設69個教學點,201門課程,招收學員4154人。其中,市群藝館作為總校,夜校線下課程45門,線上8門,共招收學員1320名;日校課程21門,共招收學員525名。
在309教室,年輕白領Doreen正在趁《職場溝通必修課》開課前的間隙,快速吃晚飯。她在光啟城工作,離夜校上課地點很近。“我應該是夜校的第一批學員,學過國畫、山水、油畫。”她說,自己去年上了夜校老師馬群燕的《商務禮儀》課程,覺得收獲良多,今年得知馬老師開了衍生課《職場溝通必修課》,立刻報名了。除了這門課,她同時報了日語課和一門財商課,提升自己在職場及生活中的各項技能,“如果不來夜校學習,回家可能就是躺著刷手機,時間就浪費掉了”。
如果說《職場溝通必修課》頗受白領青睞,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護理團隊精心打造的《老年居家中醫護理》,則受到了老年群體的歡迎。當晚的首講圍繞“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管理”展開,后續陸續推出“居家防跌倒與經絡調理”“預防糖足與中藥熏洗”“糖尿病并發癥預防”“五音調理情志”等主題。“該系列課程以‘居家養護’為理念,基于中醫體質辨識,幫助社區老年人建立自我長效健康管理機制。”曙光醫院門急診及重點部門大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潘瓊說。10月起,學員們還將學習居家拔罐、中藥煎煮、中醫急救技巧,并在11月體驗草藥香囊制作、陽臺種植藥用植物、刮痧美容技法以及藥膳調理。
“兩種模式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形成了覆蓋全市、層次豐富、選擇多樣的市民藝術教育體系。從區域分布來看,全市16個區均有覆蓋,實現了區域均衡發展。其中,靜安、徐匯、普陀、閔行等區表現突出,無論是教學點數量、課程種類還是招生規模都居于前列,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說,“這充分體現了本市公共文化服務的蓬勃發展和市民對藝術教育的高度熱情。”
“我們發現很多劇院、場館有很多美育的場地、師資資源,所以挖掘、開辟了一批如西岸大劇院這樣的優美的藝術空間來為市民服務。”徐皓透露,由于未滿足報名人數,少量遠郊的課程沒有開課成功。“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品控,包括機構的準入與退出都有考核。通過建立一系列的優化制度,為市民做好保障,讓課程越來越優質,讓市民更滿意。”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向創新要新動能 愛爾眼科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
- 湖北武漢:智能機器人為伴 喜迎“開學第一課”
- 觀察:央視熱播劇將鏡頭聚焦一群人的奔赴 《歸隊》之路 也是淬煉英雄之路
- “國球兩進”公益行活動為美好生活添彩-播報
- 2025第十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及房地產創新大會舉辦 今頭條
- 天潤工業:公司長期規劃也是要將汽車相關行業、機器人相關行業、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在上述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每日觀察
- 可圈!可點!可歌!世紀工程以驚人的“運河速度”重塑山河
- “AI+鋼鐵”鍛造新質生產力|每日快訊
- 每日速讀!能源金屬板塊持續走強,盛屯礦業觸及漲停
- 今日播報!人工智能消費龍頭股梳理,直接珍藏(20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