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早晨買杯豆漿,店員遞過來一根淡黃色的竹吸管;午間點份外賣,發現餐盒是由竹纖維制成;睡前刷牙,拿起帶竹柄的牙刷……不知不覺間,竹子和豐富多樣的竹制品一起,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悄然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近日,國家林草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以竹代塑”主要產品名錄(2025年版)》,對竹產品分類和命名進行了系統優化,拓展了竹制品在農林業生產領域替代塑料的應用范圍,覆蓋領域更廣泛,分類體系更科學嚴謹。
為什么說竹子是塑料的好“替身”?竹子生長速度快、韌性好、易種植、可降解,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優勢。竹制品原料取自大自然,使用完成后又回歸大自然,“以竹代塑”為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今,“以竹代塑”相關實踐探索已在各地生根發芽。在浙江安吉縣,竹吸管、竹餐具等產品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減少塑料使用量,降低碳排放;四川眉山市利用竹纖維開發環保包裝材料替代塑料包裝,其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使產品在物流運輸中不易被損壞……
推廣“以竹代塑”,將沉睡的山林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貴州赤水市依托豐富竹林資源,大力發展竹建材、竹工藝品和竹漿紙產業,2024年當地竹產業綜合產值突破90億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推廣“以竹代塑”,是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追求。當越來越多的竹吸管替代塑料管,越來越多的竹籃走進菜市場,我們改變的不僅是消費習慣,更是在重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當然,竹子替代塑料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未來,還需持續創新生產工藝、優化產品體驗、加強市場推廣等,以此培育大眾消費習慣,帶動綠色技術創新。
“以竹代塑”,讓生活多一個“竹選項”。選擇竹制品,讓有“呼吸感”的綠色細節融入日常,浸潤人心。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