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站作為重要交通樞紐,為提升作業安全與效率,車站對普速站臺進行了創新性改造——將站臺內部設計為中空模式,并在兩側專門修建了獨立的上水作業通道。這一改造讓上水工們得以在封閉、安全的空間內集中精力作業,不僅避免了與站臺旅客、行包搬運的交叉干擾,消除了過往露天作業的安全隱患,更讓上水效率提升近三成,為列車準點運行筑牢了保障。
然而,這份“隱形”的工作并不輕松,通道內的每一寸空間都鐫刻著他們的堅守。受限于站臺結構高度,上水作業通道空間低矮逼仄,多數區域高度不足1.8米,上水工們每次作業都需彎腰弓背穿梭,遇到插管操作時,更是要全程雙手高舉水管對接列車注水口。一趟列車6至8節車廂的上水任務下來,師傅們往往腰酸背痛,手臂酸脹得幾乎抬不起來,體力消耗堪比高強度體力勞動。
更具挑戰的是作業環境的“水火兩重天”。列車注水過程中難免出現溢水、返水現象,冰冷的自來水常常順著袖口、褲腳浸透衣褲。夏季高溫時,通道內密不透風,溫度比室外還要高出10-15℃,上水工們剛完成作業便已渾身濕透,汗水與自來水交織成“一身水”;冬季嚴寒時節,冰冷的水液迅速帶走體溫,濕冷的衣褲貼在身上如同“一身冰”,寒風從通道縫隙灌入時,更是凍得人瑟瑟發抖。即便如此,他們始終保持著規范操作,確保每一節車廂都“喝飽水”,讓旅客在旅途中能隨時用上清潔的飲用水。
“旅客喝上干凈水,我們多流點汗不算啥。”一位從業十余年的上水師傅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所有“隱形水衛士”的心聲。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彎腰、高舉與穿梭,在低矮通道中書寫著責任與擔當,以自己的“一身汗、一身水、一身冰”,換來了萬千旅客旅途中的“一杯清泉”。正是這份藏在視線之外的堅守,讓每一趟列車的出行都更添溫暖與安心。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2025第十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及房地產創新大會舉辦 今頭條
- 天潤工業:公司長期規劃也是要將汽車相關行業、機器人相關行業、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在上述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每日觀察
- 可圈!可點!可歌!世紀工程以驚人的“運河速度”重塑山河
- “AI+鋼鐵”鍛造新質生產力|每日快訊
- 每日速讀!能源金屬板塊持續走強,盛屯礦業觸及漲停
- 今日播報!人工智能消費龍頭股梳理,直接珍藏(2025/8/28)
- 美股高開高走 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 官方:巴薩B隊后衛法雷右腳踝扭傷,預計康復時間大約為八周 每日信息
- 新資訊:8月28日異辛醇產業鏈情報
- 要聞:山西汾酒上半年營收239.64億元,凈利潤增長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