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瀾湄合作機制啟動十周年暨中越建交75周年,本屆賽事以“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為主題,六國青年才俊共繪區域教育發展藍圖。本屆賽事拓寬瀾湄青年合作“朋友圈”,在原先9所國際組委會高校的基礎上拓展至26所伙伴高校。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副校長陶青長表示,越南始終高度關切瀾湄區域治理和發展工作。該地區面臨嚴峻挑戰,需要流域內各方共同努力來解決。
第九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河內正式開幕。(復旦大學供圖)
瀾湄青創賽由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于2015年發起創立,該賽事是完全由國務學院學生自主運營的地區治理賽事平臺,已經成為中國周邊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青年治理賽事。結合瀾湄流域實際,瀾湄青創賽每年重點關注一個治理與發展議題。自誕生以來,瀾湄青創賽足跡遍布中國青海、廣西、上海,老撾萬象,柬埔寨金邊和泰國普吉,舉辦了8屆賽事、14次賽事周邊活動,共吸引了瀾湄六國政府、企業和高校師生等2500余人次參與,入選各類創新創業設計方案430余份。
本屆賽事中,來自瀾湄六國的72名選手、30個創意方案從初賽階段的403人、10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選手們將重組為跨國團隊。創意方案圍繞教育普及、教育公平、優質教育、教育保障、多樣教育和終身教育等主題,體現了瀾湄流域治理的青年力量。
據悉,來自復旦大學的相關項目提案圍繞瀾湄區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人才培養與資質互認障礙,提出構建標準化數字技能認證框架與跨國人才流動機制。來自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科大學的相關項目則提出構建中學生職業探索支持體系。來自柬埔寨的項目圍繞柬埔寨農村地區教育公平與質量的挑戰,提出通過將巴士改造為配備數字工具和本地化資源的移動課堂,為偏遠社區提供靈活、可擴展的教育解決方案。
“在這些方案中,我看到了屬于青年人的朝氣和智慧。”YICMG評委會主席、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宇指出,本屆賽事參加學校更多,代表性進一步擴大,參賽作品具有更清楚的問題意識和解決思路,從青年視角為瀾湄六國的教育未來提供了可持續探索的行動藍本。“今年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青年們把前沿科學技術和流域治理方案結合起來,讓我們看到了瀾湄區域教育變革的可能。”鄭宇說。
“青年學子展現出的熱忱與對區域發展的深度關切,是推動瀾湄未來持續向好的重要力量。”賽事工作人員、復旦大學學生冼穎瑜認為,大賽為瀾湄流域青年搭建了寶貴的交流合作平臺,選手們在初賽階段提出的創意方案,體現了扎實的思考與強烈的現實關懷。
據介紹,在決賽中,所有參賽作品將經歷兩輪評審展示、通過專家集中指導以及創業導師團的個性化指導,確保各參賽項目獲得多維度評估。同時,參賽團隊還將通過“項目路演”“國際學術報告會”等實踐環節,不斷打磨與完善參賽作品。作為賽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路演”環節要求參賽團隊綜合運用視頻演示、交互式網頁、可視化展板及實體模型等多元呈現方式演示作品,增強項目展示的互動性與表現力。本屆賽事新增學術報告會,通過邀請多學科專家加盟國際組委會、組織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等方式,激發青年創新靈感,鼓勵學科間的交叉碰撞,引導形成跨學科融合的多元視角,提升項目方案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錢海紅表示,瀾湄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經濟相融、命運與共,期待參賽選手突破思維邊界,做創新實踐的開拓者,真正將創新力轉化為驅動瀾湄共同體發展的強勁引擎;融通多元文化,做文明互鑒的踐行者,以文化紐帶厚植瀾湄共識之基;聚合群體智慧,做瀾湄協同發展的推動者,為瀾湄六國在教育、科技、人文等各領域持續深化合作凝聚澎湃的青春力量!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參贊、瀾湄合作中國秘書處牽頭人王德鑫在視頻致辭中指出,過去十年間,中國同湄公河五國在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為流域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不竭動力。展望未來,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科大學校長黃英俊承諾將繼續全力支持YICMG平臺建設,并期待在新十年里,依托該平臺進一步拓展多方、多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更為豐富多樣的品牌活動。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